十万个为什么

帮朋友串供是什么罪(协助串供犯罪吗)

来源网络
帮朋友串供是什么罪,协助串供犯罪吗

内容导航:
  • 帮助串供是什么罪
  • 协助别人犯罪有什么法律处罚
  • 犯罪嫌疑人串供如何量刑
  • 别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会出事的
  • 一、帮助串供是什么罪

    包庇罪

    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是指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也包括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

    刑法条文 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协助别人犯罪有什么法律处罚

    有什么法律处罚,B犯什么罪?B把女性带到A的房间,A强奸了女性协助别人犯罪所以B也犯了强奸罪,系共同犯罪,因为B虽没有直接强奸受害者,成为A犯罪的同案犯,但是他(她)协助A实施犯罪B也犯强奸罪协从



    很沉重,不是我们的法律惩戒太轻了,是我们的教化作用的缺失,是社会的责任,是我们错了,他们是受害者啊,这时我们再严厉打击他们是我们错上加错,



    多说一句;一个人的犯罪是他个人在犯罪,多人的犯罪是社会在犯罪;该惩罚当权者,让他们不要吃饺子了,去tmd卖红薯,

    三、犯罪嫌疑人串供如何量刑

    答:犯罪嫌疑人毁灭、伪造证据、串供,一般不构成新的犯罪,按照犯罪嫌疑人所犯罪的一个情节,在量刑时予以综合考虑(从重)。《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虚假诉讼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串供判断1、从共同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人手,审查判决是否串供。2、从犯罪嫌疑人串供后陈述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一致。串供的显著特征是内容的极其相近或一致。如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内容细节完全一致,并且没有丝毫的差别,此种供述和证言,可能已经作过串供。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之间或犯罪嫌疑人、证人之间在对主要事实作了相同的供述,对一些细节,诸如时间、地点、过程及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等存在差异,这样反而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可以排除串供的可能性。3、从审查供述后陈述内容的客观性判断其是否串供。真实的供述应当具有客观实在性,串供后的陈述显然不具有这一特性。

    四、别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会出事的

    推荐



    作者:大将军郭



    来源: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



    编辑:花生



    社长说



    不麻烦别人,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 ● ●



    别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会出事的



    你经历过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的事吗?



    我朋友小爽最近跟我讲了她的经历:去年她换工作,把简历挂在了某求职网站上,恰巧被之前的领导看到就问她是否有意向去面试,小爽有心仪的公司,前领导知道后依然热情表示那家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跟他很熟,可以帮忙推荐,当时小爽已经跟心仪公司投递简历也接到了面试通知,但前领导仍然说有他推荐更能增加成功几率,小爽虽然不想麻烦他,但盛情难却表示如果有他推荐那固然更好。



    她最终的确去了那家公司工作,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前领导推荐的功劳,但过了试用期还给前领导发了红包感谢。



    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才知道现在的部门负责人跟前领导只是一面之交,前领导也并没有帮她推荐过工作,小爽完全是按照正常流程面试通过入职,她以为欠下的人情其实并不存在,前领导跟她动了动嘴皮子而已,实际上什么都没帮。



    这件事并没真正结束,上个月前同事的聚会上,小爽经历了三个小时的如坐针毡,在前同事口中,小爽现在的工作被演绎成另一番情形:她当初被多家公司拒绝,前领导觉得她不容易,于是动用了个人关系把她推荐到现在的公司,要不是有前领导,小爽根本没机会得到这份工作……



    这个故事的版本当然出自前领导之口,他不止一次跟以前的同事讲起他的“仗义之举”,并以小爽为例夸下海口“你们以后找工作有问题,来找我,我资源多,我帮忙”。



    到底有没有人找这个前领导帮忙不得而知,但确定的是小爽百口莫辩,真相有人相信吗?怕是会被进一步误解成得了便宜还卖乖。


    而前领导倒是什么都没付出,反倒借这个事树立了自己乐善好施、救人于水火的光辉形象。



    这种对人热心,表现的乐于帮忙但实际上什么行动没有,还要在无形中占便宜的人其实大有人在,什么都没做都能夸夸其谈显示自己力挽狂澜,即便真做了一分,也会被卖弄夸张到一百分。



    几年前还没有电子支付的时代,我一个朋友大斌闹了一次笑话,他跟朋友出去吃饭,付账的时候才发现忘记带卡,身上的现金也不够,当时跟一起吃饭的朋友借了两百块,第二天就用银行转账还给了他。



    谁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忘带钱临时跟朋友借两百块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这件事被大斌的朋友当成了“恩重如山”。


    前年这位朋友买房找大斌借二十万,大斌确实拿不出,说可以借三万给他应急。



    没想到这位朋友不屑这三万块,还在朋友圈挂人,说当初大斌吃不上饭,他借了救命的两百块,现在他需要帮忙,却发现遇到了白眼狼,不知感恩,不懂报答。



    怎么?借三万块还不知感恩?非要砸锅卖铁借给你二十万才是报答?



    别说当初他借的两百块不是因为吃不上饭,就是真的雪中送炭,目的也不是出于真心帮助,朋友有难伸出援手,不是为了交换而是出于情谊,但有些人的“帮助”,其实是为了自己,要么以此炫耀,要么以此作为道德绑架的凭据,“你今天接受我的帮助,以后是怎么偿还都不够的”。



    就连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饭局上一面之缘的朋友忽然热心说要帮我这帮我那,甚至拍着胸脯说我所有的资源都给你用,那一刻他的形象在饭局上光芒万丈,听见的人怕是都觉得他挺伟大,又善良又热心。



    我不敢应和,一来我没什么需要帮的,二来酒酣耳热时说的话又不是签字画押,况且交情未到,我又何德何能让人家为我鞍前马后?果不其然,遇到几次这样的事这样的人,结局都一样,他们信誓旦旦说的帮助永远不会兑现,但过不了多久会私下来找你说“有个事,你看能不能帮我一下?”



    当初的豪情万丈瞬间失色,话说的挺漂亮“没有他办不到的事”,但真办起事来又变成“没人帮办不到”。



    可怕的是,遇到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是有苦说不出,总不能撕破脸去对峙,只能劝自己说长了点经验教训,以此为鉴,万事靠自己,不但不要轻易找人帮忙,对于那些主动送上门的帮助,也要好好甄别这几件事。



    你们的交情如何?



    有时候真的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心态,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可能会不加考虑的就接过,等到理智重新回归高地才发现伸过来的不是橄榄枝,而是狼牙棒。


    关键时刻还是要问问自己,这个要帮助你的人到底跟你交情如何?



    即便是你朋友遍天下,也不会是所有人都交情相当,自然会有一些是你人际关系圈里更核心的存在,要么相识多年有深厚的情谊,要么三观相合来往密切,真的遇到难事,交情到位的朋友可能连你一句话都不必多说都愿意支持,反倒是那些交浅言深的朋友要多注意。



    更何况是不是真的能帮到你也难说,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可能会成了空欢喜。



    这个人是什么做事风格?



    当然,不是一刀切的认定那些交情一般的朋友就一定动机不良,说不定因为一次帮助你们也能成为关系不错的朋友,但前提是你对这个人要有基本的判断,他平时是什么样的做事风格?



    往往真的有实力有资源能帮你的,并非平日里高调夸夸其谈喜欢卖弄的人,低调踏实有一说一,甚至那些说话做事偏保守谨慎的人更靠谱。



    帮助别人也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决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要衡量自己的情况,是不是真的能帮得到。


    对于你的困难,对方能脱口而出帮你的人,是这件事对他来说真的很简单,还是仅仅习惯性夸下海口?



    你有没有条件“回报”?



    真正的好朋友帮忙是出于情谊,而不是计较着可能得到的回报,但有些目的不明关系不明的“帮忙”背后都包含“交换”的潜规则。


    所以,在接受帮助前也要好好思量,帮助如果没有感情作为基础,那到底要拿什么来“回报”?而你自己是否有条件能承受这样的回报。



    往往不是你以为的“等价回报”就足够,有些人要的回馈其实是个无底洞。



    说到底,还是自己好好努力吧,别给那些打着“帮忙”旗号实际毫无作为的人机会,也少给真心实意帮你的人添点麻烦,能自己理顺生活,就是帮了自己的忙。



    —— END ——



    ● ● ●



    1



    你可能会喜欢:



    对农村孩子,这些我们以为的帮助可能是破坏



    入殓师:天堂旅行的帮助者 | 我说社会



    情感上“断舍离”了,职场上你“断舍离”了吗?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标签:朋友 是什么 什么